您的位置>網站首頁>報恩講堂> 開示 > 節錄 > 持名念佛無異實相念佛(有字幕)
現在選擇: 《現在播出 : 0001》
 
持名念佛無異實相念佛(有字幕)
2014.4.15、18、19 啟講於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(節錄自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(第四回)02-041-0031~0033集) / 編號:29-446 / 共 3 集
下載BT種子 (影音、文字、教材、或從FTP)
 

 

 
   

  
會自動播放首集,也可自由選擇底下的集數收看、收聽或下載。若播放不順,請手動選擇主機,下拉可以看到主機選項,英文字代表地區縮寫;選好主機,再點選下方表格的集數的小圖,即會播放在上方視頻區。點文字檔編號會詢問doc或pdf兩種格式,請依需求按「確定」後下載,閱讀pdf可能需要安裝adobe reader軟體。無法閱讀請看此

宣講
日期
講演文字(文件檔)
mp3
點播
高畫質影片
點播
 2014.4.15

第1集:【29-446-0001

持名念佛無異實相念佛

【解】又「佛告父王:一切眾生在生死中,念佛之心,亦復如是。但能繫念不止,定生佛前。一得往生,即能改變一切 諸惡,成大慈悲。」以上釋尊大慈至孝勸父之言,唯勸念佛。可見種種行門非不殊勝,但非凡眾之所能修。唯有繫心念佛法門,最是應機,但能依教念佛,定能往 生。一得往生便能轉惡成善。念佛之方便妙用,顯示無餘。

四、念佛有四種:

【解】據上經中釋尊勸父王念佛,謂一切眾生在生死中,念佛之心繫念不止,佛意所指之念佛,乃四種念佛中之持名念佛。念佛有四種:一持名念佛。二觀像念佛。三觀想念佛。四實相念佛。

⒈持名念佛。即本經所宗稱念「阿彌陀佛」名號,善導大師曰:「唯有徑路修行,但念阿彌陀佛」。因其方便直捷,成功迅速也。

【解】一持名念佛。即本經所宗,稱念阿彌陀佛名號。善導大師曰:「唯有徑路修行,但念阿彌陀佛。」餘門修行名豎出三界,如蟲生竹中,豎出則難,故稱難行道。但念佛如蟲橫出竹中,易於透脫,是橫出三界,稱易行道。喻為徑路,因其方便直捷,成功迅速也。

⒉觀像念佛。以供養聖像,注目觀視,然像去還無,因成間斷。

【解】二觀像念佛。以陳供聖像,注目觀視。但像在可修,離像則難。淨因易斷,相續甚艱。故云:「像去還無,因成間斷。」故其方便不如持名念佛之隨時隨地可修也。

⒊觀想念佛。如觀經所說:「以我心目,想彼如來」。但境細心粗,妙觀難成。故不如持名方便易行。

【解】三觀想念佛。即《觀經》所說,「以我心目,想彼如來。」但凡夫之心散亂浮動,鮮有靜定之時,難入微妙之觀。故云:「境細心粗,妙觀難成。」故不如持名之方便易行,不問上智下愚,無論苦樂忙閑,人人能念,個個可行也。


下載

下載
 2014.4.18

第2集:【29-446-0002

持名念佛無異實相念佛

講義下載:能所 心緣 天真之佛 圓覺

【解】四實相念佛。遠離生滅、有無、能所、言說、名字、心緣等相,專念自性本具天真之佛。但以眾生未出輪迴,生滅之心,念念相續。如《圓覺經》云:「未出輪迴而辨圓覺,彼圓覺性即同流轉,若免輪迴無有是處。」又:「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,觀佛圓覺而不旋復。」譬如太末蟲處處能棲,而不能棲於火焰。喻眾生心,處處能緣,獨不能緣於般若。是以實相之佛,圓覺之性,雖然眾生本具,但因妄心念念生滅,而不能觀。故《觀佛三昧經》佛告父王,諸佛本德,真如實相等,非是凡夫所行境界,故勸父王念佛也。由上可見,念佛法門於諸法中稱為徑路;而四種念佛中,持名念佛更為方便究竟,故稱為徑中之徑。

五、四種念佛,難易懸殊,深淺似異,實則事理不二,淺深相即。若是圓人看來,稱名暗合道妙,初步即是到家,故持名念佛又何異於實相念佛。疏鈔云:「實相云者,非必滅除諸相,蓋即相而無相也」。

【解】又四種念佛,難易懸殊,深淺似異,實則事理不二,淺深相即。若是圓人看來,稱名暗合道妙,初步即是到家。故持念佛名又何異於念佛實相。《彌陀疏鈔》云:「實相云者,非必滅除諸相,蓋即相而無相也。經云:『治世語言皆與實相不相違背』,云何萬德洪名,不及治世一語。」


下載

下載
 2014.4.19

第3集:【29-446-0003

持名念佛無異實相念佛

又《圓中鈔》曰:「四明云:『圓極之果,所有名字,一一不虛,究竟成就,蓋其所召,皆極真故。』故《大經》云:『世諦但有名,無實義。第一義諦,有 名有實義。佛是究竟第一義諦故。』又今彌陀既已證乎究竟第一義諦,故一稱嘉名,萬德齊彰。彌陀萬德慧日,既已俱體齊彰,眾生黑暗罪瑕,自然當念消乎塵劫。 罪性本空,虛而不實者既銷,則稱名功德,福等虛空者自生。」據上鈔義,一稱名號,功德尚然,況本經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者乎!

六、又持名即是甚深般若,念得純熟,萬緣齊放,能所頓空,即是無住。於此之時,一句佛號,朗然明白,相續不斷,即是生心。故暗合道妙,句句是佛知見,念念放般若光,念佛號即是念實相也。

【解】又持名即是甚深般若,念得純熟,萬緣齊放,能所頓空,即是無住。於此之時,一句佛號,朗然明白, 相續不斷,即是生心。此本眾生行不到處,茲以念佛故,暗合道妙,不行而行,無到而到。句句是佛知見,念念放般若光。密教謂「聲字皆實相」,故念佛名即是念 實相。持名念佛,無異實相念佛。

七、小本有「一心不亂」之文,今本不云「一心不亂」,而專主「一向專念」。是所宗更為明確,更契眾生根機,彌顯慈尊恩德。

【解】又本經大小二本,秦譯小本有「一心不亂」之文,今此大本不云「一心不亂」而專主「一向專念」。兩 者相較,則本經所宗更為明確,更契眾生根機,彌顯慈尊恩德無極。《彌陀要解》云:「若執持名號未斷見思,隨其或散或定,於同居土,分三輩九品。若持至事一 心不亂,見思任運先落,則生方便有餘土。若至理一心不亂,豁破無明一品,乃至四十一品,則生實報莊嚴淨土,亦分證常寂光土。」蓋謂散心持名,即得往生同居 淨土。若能念到一心不亂,乃往生上三土之所需。此實為聖賢之行境,而非芸芸凡夫之所能。若必一心不亂,始能往生者,試問苦海眾生能有幾許得度?則此持名方便法門,亦將是難行道矣。又《大經合贊》云:「依此經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,方得一心不亂故。不能專念,決難一心故。」


下載

下載

分頁顯示: 第 1 頁 / 總 1 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