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>網站首頁>報恩講堂> 開示 > 節錄 > 傳統文化的實驗點值得觀摩(有字幕)
現在選擇: 《現在播出 : 0001》
 
傳統文化的實驗點值得觀摩(有字幕)
Facebook
2013.9.13 啟講於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(節錄自2012淨土大經科註02-040-0438集) / 編號:29-384 / 共 1 集
下載BT種子 (影音、文字、教材、或從FTP)
 

 

 
   

  
會自動播放首集,也可自由選擇底下的集數收看、收聽或下載。若播放不順,請手動選擇主機,下拉可以看到主機選項,英文字代表地區縮寫;選好主機,再點選下方表格的集數的小圖,即會播放在上方視頻區。點文字檔編號會詢問doc或pdf兩種格式,請依需求按「確定」後下載,閱讀pdf可能需要安裝adobe reader軟體。無法閱讀請看此

宣講
日期
講演文字(文件檔)
mp3
點播
高畫質影片
點播
2013.9.13

第1集:【29-384-0001

傳統文化的實驗點值得觀摩

講義下載:膠清

又傅大士《心王銘》曰:「水中鹽味,色裏膠清,決定是有,不見其形。心王亦爾,身內居停。面門出入,應物隨情。自在無礙,所作皆成。」銘中以譬喻,明當人各各自有心王。決定是有,應物隨情,發揮妙用,但不見其形。又《涅槃經》云:「一切眾生,皆有佛性。」知有者,即是知有此佛性。《心燈錄》云:「所以古德都要人知有。若不知有,總是虛妄。」上釋知無與知有,以明「識達有無」。又「識達」,謂識心達本。了達從本以來自性清淨,此正相當於《大乘起信論》中之直心。直心者,正念真如法也。二者,「緣修萬行」相當於該論之深心,樂修一切諸善行故。三者,「大慈悲為本」,相當於彼之大悲心,欲拔一切眾生苦故。是以此之三種發心,正《起信論》之三心。「此之三因能與大菩提相應」。故知發如是之心,即是發大菩提心也。

次者引《淨土論》,謂菩提心,即願成佛度生,攝取眾生往生淨土之心。此心初看似較前心易於發起。實亦不然。蓋以淨土往生法門,實為難信之法,信心未生,何能發心。如《阿彌陀經》云:十方諸佛,稱讚本師,於五濁世,「為諸眾生,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」。又本經《獨留此經品》曰:「若聞斯經,信樂受持,難中之難,無過此難。」是明能信淨土,實是一切世間難中之難。於此難信能信,斯即大智。順此信心,發成佛度生同登淨土之願,即是發菩提心也。但能真實信受,自然能發如上之心。是又為淨宗之殊勝方便。如《彌陀要解》云:「深信發願,即無上菩提。」是以念佛之人,必宜早生信願,是即發菩提心也。


下載

下載

分頁顯示: 第 1 頁 / 總 1 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