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>網站首頁>報恩講堂> 開示 > 節錄 > 修行證果的正因(有字幕)
現在選擇: 《現在播出 : 0001》
 
修行證果的正因(有字幕)
Facebook
2012.6.5-6 啟講於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(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02-037-0362~0365集) / 編號:29-297 / 共 4 集
下載BT種子 (影音、文字、教材、或從FTP)
 

 

 
   

  
會自動播放首集,也可自由選擇底下的集數收看、收聽或下載。若播放不順,請手動選擇主機,下拉可以看到主機選項,英文字代表地區縮寫;選好主機,再點選下方表格的集數的小圖,即會播放在上方視頻區。點文字檔編號會詢問doc或pdf兩種格式,請依需求按「確定」後下載,閱讀pdf可能需要安裝adobe reader軟體。無法閱讀請看此

宣講
日期
講演文字(文件檔)
mp3
點播
高畫質影片
點播
2012.6.5

第1集:【29-297-0001

修行證果的正因

此經即此《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》。此經乃淨土第一經,亦中本之《華嚴》也。又此經乃世尊獨留於將來經道滅盡之際,住世百歲,為末後眾生 留作津濟者也。又「此經」,亦兼指《無量壽經》漢、吳、魏、唐、宋諸譯本,及王氏、彭氏、魏氏諸會節本。但能受持,均是正因。但此會本,獨稱善本,故持經功德彌勝也。

癸二、一心求生

【經】晝夜相續。求生彼剎。

【解】「晝夜相續」,明勇猛精進,無有間斷。二「求生彼剎」,以受持、讀誦、書寫、供養種種功德,迴向淨土。

癸三、發菩提心

【經】發菩提心。

【解】三「發菩提心」。


下載

下載
2012.6.5

第2集:【29-297-0002

修行證果的正因

【經】發菩提心。

【解】三「發菩提心」。因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乃本經之宗,三輩往生之正軌,故重見於本品也。

癸四、嚴持禁戒

【經】持諸禁戒。堅守不犯。

【解】四「持諸禁戒,堅守不犯」。此即《觀經》之「具諸戒行」或「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」。蓋無戒則同漏器,雖勤念佛亦難圓滿。

癸五、饒益有情

【經】饒益有情。所作善根。悉施與之。令得安樂。

【解】五「饒益有情」是菩薩利他行。如《普賢行願品》曰:「菩薩若能隨順眾生,則為隨順供養諸佛。若於眾生尊重承事,則為尊重承事如來。」是故淨業行人,應於眾生廣行饒益。「所作善根,悉施與之」。指自作之一切功德與善根,悉皆施與一切眾生,令彼離苦得樂。如密教行人。願己之一切功德,悉施一切眾生。眾生一切罪苦,悉皆由我代受。

癸六、憶彼依正

【經】憶念西方阿彌陀佛。及彼國土。

【解】六憶佛念佛。「憶念西方阿彌陀佛,及彼國土」。蓋念佛妙行,眾善中王。乃妙中之妙,徑中之徑。於正因中,發心念佛,實為首要。

以上是因,下明其果。因果相隨,如身與影。

壬二、妙果 分二 癸一、生相同佛

【經】是人命終。如佛色相種種莊嚴。生寶剎中。

【解】「是人命終,如佛色相」。其人如佛,真金色身,卅二相;並具種種如佛之功德莊嚴。

癸二、聞法不退

【經】速得聞法。永不退轉。

【解】「生寶剎中,速得聞法」。此人命終,色相如佛,並速得聞法。

辛二、精修十善自利得生 分二 壬一、勝因 分三 癸一、當修十善

【經】復次阿難。若有眾生。欲生彼國。雖不能大精進禪定。盡持經戒。要當作善。所謂一不殺生。二不偷盜。三不淫欲。四不妄言。五不綺語。六不惡口。七不兩舌。八不貪。九不瞋。十不癡。

【解】右第二類正因,其中共三句:一修行十善。二晝夜念佛。三志心歸依,頂禮供養。

一修行十善。據《法界次第》,十善即是「止惡」。止前之惡,則不惱於他。行今之善,以利樂一切。⑴不殺生,止前殺生之惡行,當行放生之善。⑵不偷盜,止前盜他財物之惡行,當行布施之善。


下載

下載
2012.6.5

第3集:【29-297-0003

修行證果的正因

一修行十善。據《法界次第》,十善即是「止惡」。止前之惡,則不惱於他。行今之善,以利樂一切。⑴不殺生,止前殺生之惡行,當行放生之善。⑵不偷盜,止前盜他財物之惡行,當行布施之善。⑶不淫欲(不邪淫),止前於非妻妾淫欲之惡行,當行恭敬之善。⑷不妄言,止前虛言誑他之惡行,當行實語之善。⑸不綺語,止前綺側乖理之惡語行,當行有義語饒益之善。⑹不惡口,止前惡言加人之惡行,行軟語之善。⑺不兩舌,止前搆鬪兩邊之惡行,當行和合之善。⑻不貪,止前引取無厭之惡行,當行不淨觀,觀諸六塵,皆欺誑不淨之觀行善。⑼不瞋,止前忿怒之惡行,當行慈忍之善。⑽不癡(不邪見),止前撥正因果,僻信邪心之惡行。當行正信,歸心正道,生智慧之善心。上之十善,均是世善。


下載

下載
2012.6.5

第4集:【29-297-0004

修行證果的正因

上之十善,均是世善。《報恩論》曰:「凡是善行,皆可往生。但必常常念佛迴向,即轉世善為淨因。故佛說諸經,總兼世善。而此十善業,且特說專經(《十善戒經》)。以淨身三、口四、意三諸業,為修持根本也。」

癸二、晝夜憶念

【經】如是晝夜思惟。極樂世界阿彌陀佛。種種功德。種種莊嚴。

【解】二晝夜念佛。經云:「晝夜思惟,極樂世界阿彌陀佛,種種功德,種種莊嚴。」天親菩薩《往生 論》立「五念門」:⑴禮拜門。⑵讚歎門。⑶作願門。⑷觀察門。⑸迴向門。論云:「云何讚歎?口業讚歎,稱彼如來名。」又「彼觀察有三種:何等三種?一者觀 察彼佛國土莊嚴功德。二者觀察阿彌陀佛莊嚴功德。三者觀察彼諸菩薩莊嚴功德。」今經所云,正是第四觀察門。或兼口念,則兼第二讚歎門。如是觀察或讚歎,晝夜相續,故云「晝夜思惟」等等也。

癸三、志心歸依

【經】志心歸依。頂禮供養。

【解】三「志心歸依,頂禮供養」,是第一禮拜門。論云:「云何禮拜?身業禮拜阿彌陀如來應正遍知,為生彼國意故。」又「歸依」即歸命。《往生論註》曰:「故知歸命即是禮拜。然禮拜但是恭敬,不必歸命。歸命必是禮拜。若以此推,歸命為重。」今經云,歸依頂禮,復是志心,更兼供養,彌顯精誠。

壬二、妙果

【經】是人臨終。不驚不怖。心不顛倒。即得往生彼佛國土。

【解】《往生論》云:「若善男子、善女人,修五念門行成就,畢竟得生安樂國土,見彼阿彌陀佛。」妙因感果,是故臨命終時,蒙佛本願加威。「慈悲加祐,令心不亂」。故得「不驚不怖,心不顛倒」。「不驚」者,不驚慌失措。「不怖」者,不畏怖恐懼。「不顛倒」者,心不錯亂,憶佛之正念依然現前。故得往生。本品經文,未言臨終見佛,但既得往生則佛必然來迎。因佛本願,臨終接引。若無佛迎,則凡夫自力不能往生。今不言者,以此品專論因行,故不多涉往生之果境。

辛三、忙裡偷閑正念得生 分二 壬一、勝因 分四 癸一、端心精進

【經】若多事物。不能離家。不暇大修齋戒。一心清淨。有空閑時。端正身心。絕欲去憂。慈心精進。

【解】右第三類,有二句:一修行世善。二忙裏偷閑,正念得生。此類指事物繁多之人。平素暇時甚少,未能大修齋戒。更難於一心清淨。如是之人當努力行善。並應忙裏偷閑,善擇時機,遇緣即修,不使空過,亦定得往生。淨宗之妙即在「不離佛法而行世法,不廢世法而證佛法」也。(見《報恩論》)

「有空閑時」。承上所言,事物繁多,未能身暇心淨,大修齋戒。則當善用時機,遇閑即修。摒除世慮,勇猛專修。此句「有空閑時」總貫下文,直至「一日一夜,不斷絕者」。

「端正身心」,端身正意也。《濁世惡苦品》云:「汝等能於此世,端心正意,不為眾惡,甚為大德。」又《重重誨勉品》曰:「若曹作善,云 何第一?當自端心,當自端身,耳目口鼻,皆當自端。」是故遇空閑時,首應端正身心也。「絕欲」者,在此期間絕斷男女間之愛欲。「去憂」,放下世間憂慮。「慈心」,與眾生樂之心,今此修持是為饒益有情而修也。「精進」者,勇猛於修善斷惡也。


下載

下載

分頁顯示: 第 1 頁 / 總 1 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