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集:【29-259-0005】
三十二種 大丈夫相
〔三十一、眉間白毫相〕
注解1:眉間白毫相。謂兩眉之間,有白玉毫,清淨柔軟,如兜羅綿,右旋宛轉,常放光明也。(梵語兜羅綿,華言細香。)——出法界次第《三藏法數》
注解2:白毛相,又作白毫相、眉間毫相。即兩眉之間有白毫,柔軟如兜羅綿,長一丈五尺,右旋而捲收,以其常放光,故稱毫光、眉間光。因見眾生修三學而稱揚讚歎遂感此妙相。——出《佛學大辭典》
注解3:於無量世,宣說正法,實法不虛,得白毫光相。於無量世,不誑一切諸衆生故,得眉間毫相。——出《優婆塞戒經·修三十二相業品第六》
注解4:讚歎他人所有功德得白毫相。——出《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》藏名《聖大解脫經》
〔三十二、頂肉髻成相〕
注解1:頂肉髻成相。謂頂上有肉,高起如髻,亦名無見頂相,謂一切人天二乘菩薩,皆不能見故也。(二乘者,聲聞乘、緣覺乘也。)——出法界次第《三藏法數》
注解2:頂髻相,又作頂上肉髻相、肉髻相、烏瑟膩沙相。即頂上有肉,隆起如髻形之相。係由教人受持十善法,自亦受持而感得之相。——出《佛學大辭典》
注解3:於無量世,頭頂禮拜一切聖賢、師長、父母,尊重讚歎,恭敬供養,得無見頂相。於無量世,供養師長、諸佛菩薩,頂頭禮拜,破驕慢故,得無見頂相。於無量世,至心受持十善法教,兼化衆生,得肉髻、廣長舌二相。——出《優婆塞戒經·修三十二相業品第六》
注解4:恭敬供養父母和上阿闍梨師得肉髻相。——出《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》藏名《聖大解脫經》
三、備註
以上【三十二相】注解主要依《三藏法數》和《佛學大辭典》。下面幾項是《優婆塞戒經·修三十二相業品第六》和《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》中有,而《三藏法數》和《佛學大辭典》中沒有列出的內容:
1、【缺骨滿相】:於無量世,善能分別善不善相,言無錯謬,不說無義;可受之法,口常宣說;不可受者,不妄宣傳,得缺骨滿相。——出《優婆塞戒經·修三十二相業品第六》
2、【缺骨滿相】:常以善法化衆生得缺骨平滿相。——出《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》藏名《聖大解脫經》
3、【清淨身相】:常修萬善法得清淨身相。——出《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》藏名《聖大解脫經》
4、【細長目相】:修集慈心故得細長目相。——出《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》藏名《聖大解脫經》
5、【髮色精相】:不以惡事加衆生得髮色精相。——出《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》藏名《聖大解脫經》
【解】其它經論與此大同小異。望西師曰:「依此願故,眾生生者,皆具諸相,不假修得。問:『具足此相,為華開後,將為前耶?』答:『不待花開,是生得故。』」
辛三、(五)身無差別願
【經】端正淨潔。悉同一類。若形貌差別。有好醜者。不取正覺。
【解】再下為第五「身無差別願」。願曰:國中眾生,容貌形色,悉皆端正潔淨,等同一類。若有差別及好醜之分,則不成佛。此願顯極樂國人,等同一相,無有差別。故曇鸞大師曰:「以不同故,高下以形。高下既形,是非以起。是非既起,長淪三有。是故興大悲心,起平等願。」是即發起此願之本因也。
辛四、(六)宿命通願
【經】我作佛時。所有眾生。生我國者。自知無量劫時宿命。所作善惡。
【解】本章明彼土眾生具第六「宿命通願」、第七「天眼通願」,與第八「天耳通願」。「通」者,神通之簡稱。窮潛神異,所為不測,謂之神。所作無壅,自在無礙,謂之通。神通有六種,稱為六通,即宿命通、天眼通、天耳通、他心通、神足通與漏盡通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