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集:【21-255-0001】
學佛答問(答澳洲參學同修之五)
問:第一個,師父常常提到九年研教班,特此前來學院想學習講經,請問師父何時開課?
問:第二,目前參加學院聽經課程一天六小時,其他時間讀誦《無量壽經》或念佛,如此還要涉獵《印光大師文鈔》的話,一天應該花多少時間去閱讀?
問:第三他問,什麼叫綺語?客套話或讚美的話算不算綺語?
問:下面一個問題,什麼叫妄語?敷衍或者附和的話是不是妄語?
問:如何全心全意念佛,又要關懷周遭的人?
問:下面問題說,何謂隨順、隨喜?
問:下面問說,俞淨意先生一念不生,要如何辦公規劃和處理事情?
問:最後一個問題就是,一天除了睡覺,都在聽經和念佛,完全沒有打妄想。但是疑情生不起來,心中的疑惑還是解不開,請問思考和妄想要如何分辨?
問:這位是宋同學的。人一定要肯定一切眾生本性本善,儒家教童蒙,《三字經》上第一句話非常重要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。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,是純淨純善,就是佛法裡面講的佛性,一切眾生個個都有。為什麼現在變成這樣?迷失了本性,迷了之後,你就被外面環境染污。所以《三字經》上講得好,「性相近,習相遠」,那個習就是習氣,就是染污,染污是我們跟自己的本性距離愈來愈遠,是這個道理。聖賢的教育沒有別的,是怎樣幫助我們從習性回過頭來,恢復到本性,儒釋道三家的教學都是以這個為目標,所以叫聖賢教育。染污雖然很深,我們現在聽到了聖教能生歡喜,這就是一線光明;換句話說,像世間人講,這個人還有救。如果聽到聖賢教育搖頭,不歡喜,那他就沒救了,緣沒有。你能夠聽到聖教還能生歡喜心,行,只要你能夠繼續不斷認真努力。
問:雪公老人的《佛學十四講》,仍然常有不解之處。
問:這位關同學,他說他有個同修已經結婚十多年了。先生是英國人,夫妻現年都不滿四十歲,先生原來在鐵路工作,怨工作辛苦,退職。同修曾先後讓他學園藝、清潔、開出租車,可是都不能成事,至今三年沒有做工,受我的同修供養。他又抽煙、飲酒,沒錢花就摔東西、罵人。該同修是個非常勤儉樸實的人,夫妻倆常常吵架,這同修痛苦萬分,不知道怎麼做。 |